股票代码cccsss

导航

北仑首家无人超市突然关门 直接亏损30万 老板愁得人也瘦了

来源:米乐游戏官网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2-07 15:44:59

分享本文 :

  位于新碶东河路上的“无人售货超市”,曾是北仑首个亮相街头的24小时无人超市,今年5月1日开业时赚足了目光,引得市民纷纷前往尝鲜。然而,

  透过玻璃门能够正常的看到,店内物品及货架基本已被清空,仅剩饮料区、零食区、生活用品区等指示牌孤零零地悬挂在半空,入口处的门禁收银设备也尚未搬离。几位过路市民也觉得意外,口中念念有词道:“没开多久就倒闭了。”

  “几天前就开始打折了,有种清仓大甩卖的感觉,就这样关门了挺可惜的。”曾经光顾过超市的上班族小宋和记者说,无人超市内的商品品类还不够丰富,中老年人习惯去超市采购,年轻人则更喜欢在网上下单,1小时内送货上门。他认为,无人超市的便利性大多数表现在深夜。

  首家24小时无人超市的快速歇业令人唏嘘,在这里,完成购物仅需三大步:扫码注册进店、自主挑选商品、系统智慧结算。

  提及无人超市闭店的原因,曾体验过的市民指出,这种消费方式不够日常。“传统便利店推开门就能购物,无人超市的操作手续太多,询问找不到店员,遇上问题也只能打电话,太麻烦。”也有消费者表示,对于上了年纪的父母来说,冷冰冰的机器提不起他们的购物兴趣,他们更看重人与人之间你来我往的交流过程。

  无人超市遇冷,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?记者根据店铺内预留的电话,联系到了这家无人超市的负责人胡永包。这位来自霞浦的80后创业者坦言,开这家无人超市并没有想象中省心,为了盘活店铺,他愁得足足瘦了六七斤。

  “撑得住谁都不想放弃,像我这家店,合约还没到期,这一来一去的直接损失就要30多万。”胡永包坦言,虽然选址前做了充分的考察,但还是“高估”了这里的人流量和购物人群。本想将这家无人超市当做副业,空闲的时候过来打理一下,没想到越做越有种骑虎难下的感觉。“我想了又想,长痛不如短痛,心一狠,索性关门算了。”

  下定了闭店的决心,11月28日,胡永包开始打折促销。优惠活动激发了消费者的购物热情。

  据介绍,该无人超市的品牌加盟费为158000元,店铺年租为105000元。因为少了人力成本,胡永包预计正常的回本周期在一年半到两年,无奈事与愿违。

  “天气热的时候,矿泉水和饮料畅销,店铺产生过盈利,但随着天气越来越冷,店铺的生意也一天不如一天。”他和记者说,超市每天的营业额最高时达2000元左右,但消费者的新鲜感过后,平均单日流水稳定在1000元上下,已经处于亏损状态,而秋冬的到来让这一个数字逐渐走低,关门前几天的每日营业额最低仅不到500元。

  在胡永包看来,持续的亏损,与消费者的低复购率有关。“只要进来的,都会买点东西走。超市有3000多名会员,但约有八成的人,消费两次过后就不来了。”他表示,从统计的数据分析来看,购物人群以年轻人居多,一些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或嫌注册麻烦,或担心信息泄露,或担心被关在里面出不来,不愿轻易尝试。

  消费者的一些说法也验证了这种尴尬。从最初的好奇,到尝试,再到离开,大部分人都把无人超市当做了一次性的智能体验,而非日常消费的首选。

  消费者对无人超市的接受度不高,还因为这里的价格与普通超市总体持平。“大家普遍都有一种想法,无人超市嘛,就应该比别的地方便宜,实际上这里的成本是一点都不省的。”

  正常情况下,超市里有1000多种商品,平均一个电子标签的成本是2毛钱,后来涨到了2毛5,又过了一个月涨到了3毛钱。连连上涨的成本令他心慌,也让他进一步萌生了退意。

  采访中记者也发现,无人超市实际上并不可以真正做到“无人”。除了保洁、每隔一天上货、关联电子标签等人力成本的投入,无人超市开张前2个月,胡永包整天都驻扎在店里,教客人扫码、付款。

  胡永包的手机24小时都处于开机状态,凌晨接到消费者的电话咨询是常有的事。

  “有一次系统延迟了更新时间,凌晨三点,机器怎么都没反应,把人给困在店里了。我一接到电话就赶紧骑着电瓶车赶过去了,好在住得近,五六分钟就到了,这才把人带了出来。”胡永包坦言,无人超市在技术上还不够成熟。

  2017年7月,一个外形类似集装箱的装置出现在上海街头,这个被叫做“缤果盒子”的无人便利店,拉开了无人零售的大幕。

  然而,从“爆火”扩张到“遇冷”退烧,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,如今,第一代无人零售仿佛偃旗息鼓。

  业内人士指出,对于更多普通消费者而言,相比零售门店的自动化程度、购物过程的“科技感”,他们更关心的则是综合性的消费体验。

  “无人化”正在成为一种潮流,席卷各行各业。24小时营业,没有一个收银员!扫码付款走人,无人超市你体验过吗?然而,近日北仑首家24小时无人售货超市,突然关门。开业至今7个月,这家引起过市民围观的高科技超市,经历了什么?

  位于新碶东河路上的“无人售货超市”,曾是北仑首个亮相街头的24小时无人超市,今年5月1日开业时赚足了目光,引得市民纷纷前往尝鲜。然而,11月30日下午,记者再到此处探访时却发现,三名工人正在清理门店。

  透过玻璃门可以看到,店内物品及货架基本已被清空,仅剩饮料区、零食区、生活用品区等指示牌孤零零地悬挂在半空,入口处的门禁收银设备也尚未搬离。几位过路市民也觉得意外,口中念念有词道:“没开多久就倒闭了。”

  “几天前就开始打折了,有种清仓大甩卖的感觉,就这样关门了挺可惜的。”曾经光顾过超市的上班族小宋告诉记者,无人超市内的商品品类还不够丰富,中老年人习惯去超市采购,年轻人则更喜欢在网上下单,1小时内送货上门。他认为,无人超市的便利性主要体现在深夜。

  首家24小时无人超市的快速歇业令人唏嘘,在这里,完成购物仅需三大步:扫码注册进店、自主挑选商品、系统智慧结算。

  提及无人超市闭店的原因,曾体验过的市民指出,这种消费方式不够日常。“传统便利店推开门就能购物,无人超市的操作手续太多,询问找不到店员,遇上问题也只能打电话,太麻烦。”也有消费者表示,对于上了年纪的父母来说,冷冰冰的机器提不起他们的购物兴趣,他们更看重人与人之间你来我往的交流过程。

  无人超市遇冷,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?记者根据店铺内预留的电话,联系到了这家无人超市的负责人胡永包。这位来自霞浦的80后创业者坦言,开这家无人超市并没有想象中省心,为了盘活店铺,他愁得足足瘦了六七斤。

  “撑得住谁都不想放弃,像我这家店,合约还没到期,这一来一去的直接损失就要30多万。”胡永包坦言,虽然选址前做了充分的考察,但还是“高估”了这里的人流量和购物人群。本想将这家无人超市当做副业,空闲的时候过来打理一下,没想到越做越有种骑虎难下的感觉。“我想了又想,长痛不如短痛,心一狠,索性关门算了。”

  下定了闭店的决心,11月28日,胡永包开始打折促销。优惠活动激发了消费者的购物热情。

  据介绍,该无人超市的品牌加盟费为158000元,店铺年租为105000元。因为少了人工成本,胡永包预计正常的回本周期在一年半到两年,无奈事与愿违。

  “天气热的时候,矿泉水和饮料畅销,店铺产生过盈利,但随着天气越来越冷,店铺的生意也一天不如一天。”他告诉记者,超市每天的营业额最高时达2000元左右,但消费者的新鲜感过后,平均单日流水稳定在1000元上下,已经处于亏损状态,而秋冬的到来让这个数字逐渐走低,关门前几天的每日营业额最低仅不到500元。

  在胡永包看来,持续的亏损,与消费者的低复购率有关。“只要进来的,都会买点东西走。超市有3000多名会员,但约有八成的人,消费两次过后就不来了。”他表示,从统计的数据来看,购物人群以年轻人居多,一些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或嫌注册麻烦,或担心信息泄露,或担心被关在里面出不来,不愿轻易尝试。

  消费者的一些说法也验证了这种尴尬。从最初的好奇,到尝试,再到离开,大部分人都把无人超市当做了一次性的智能体验,而非日常消费的首选。

  消费者对无人超市的接受度不高,还因为这里的价格与普通超市总体持平。“大家普遍都有一种想法,无人超市嘛,就应该比别的地方便宜,实际上这里的成本是一点都不省的。”

  正常情况下,超市里有1000多种商品,平均一个电子标签的成本是2毛钱,后来涨到了2毛5,又过了一个月涨到了3毛钱。连连上涨的成本令他心慌,也让他进一步萌生了退意。

  采访中记者也发现,无人超市实际上并不能实际做到“无人”。除了保洁、每隔一天上货、关联电子标签等人力成本的投入,无人超市开张前2个月,胡永包整天都驻扎在店里,教客人扫码、付款。

  胡永包的手机24小时都处于开机状态,凌晨接到消费者的电话咨询是常有的事。

  “有一次系统延迟了更新时间,凌晨三点,机器怎么都没反应,把人给困在店里了。我一接到电话就赶紧骑着电瓶车赶过去了,好在住得近,五六分钟就到了,这才把人带了出来。”胡永包坦言,无人超市在技术上还不够成熟。

  2017年7月,一个外形类似集装箱的装置出现在上海街头,这个被叫做“缤果盒子”的无人便利店,拉开了无人零售的大幕。

  然而,从“爆火”扩张到“遇冷”退烧,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,如今,第一代无人零售仿佛偃旗息鼓。

  业内人士指出,对于更多普通消费者而言,相比零售门店的自动化程度、购物过程的“科技感”,他们更关心的则是综合性的消费体验。